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党政 -> 图片头条
贺兰山东麓产区的“金字招牌”越来越亮
宁夏葡萄酒将借势做足全球营销文章
2020-09-08 11:30:05   
2020-09-08 11:30:05    来源:银川晚报

贺兰山下的酿酒葡萄。资料图片

  捷克时间2020年9月6日,第27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在捷克布尔诺市正式落幕。同期,国际组委会正式宣布将2021年第28届大赛举办权授予宁夏银川。

 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素有“酒类奥斯卡”之称,第28届大赛举办权花落银川,说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。

  地理优势赋予宁夏更多机遇

  2011年8月,在“品醇客”世界葡萄酒大赛上,来自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贺兰晴雪的“加贝兰”获得2011年度的金奖,成为第一支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葡萄酒,登上奖台的那一刻,贺兰晴雪酒庄的董事长容健终生难忘。

  大赛上的东方面孔少之又少,“加贝兰”像一匹黑马,代表宁夏产区冲进了国际视野,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质疑。“一位外籍酿酒师没打招呼就来了,当时2009年的酒还没来得及灌装,我从桶里接出来给他尝,最后他的评价是‘我服气了’,之后不少人慕名而来,他们对酒的品质心服口服。”容健笑着说。

  据容健介绍,即使这次不是“加贝兰”得奖,产区其他葡萄酒也会走上国际舞台,这得益于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。早在1994年,国内外专家就已经对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发展寄予厚望。当时,全国第四次葡萄科学讨论会召开,总结中强调,产区有无可替代的优势,成熟期天晴雨少,气候干燥,但有黄河灌溉之力,昼夜温差大,病害极轻,果实含糖量高,酸度适中。

  “毫无疑问,宁夏产区是我国最佳的葡萄产区之一,也是我国高档葡萄酒的最有竞争力的潜在地区。”容健说,事实证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确实为宁夏带来了更多的机遇。

  贺兰山产区的品牌效应凸显

  2019年,第26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在瑞士举办,宁夏成为最大的赢家,共有22款酒获奖,其中大金奖占据3枚。

  宁夏米擒酒庄也是当年大金奖的获得者之一,总经理王宏告诉记者,从一个最初酿造风格不稳定的小酒庄,发展到斩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成熟酒庄,离不开产区的品牌效应。“像我一样奔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这个‘金字招牌’来到宁夏的有志之士越来越多。”王宏说,自己走遍中国不少产区,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给她的第一印象,是充满了热情,肯下功夫。

  “为了酿出优质的葡萄酒,原料需要精心栽培,我们的葡萄园根据小环境的不同,分割出八块试验基地,每块地上的品种和养护都不同,精细化的管理也决定了酒的品质。”王宏说,政府出台一系列评比和奖励,也让酒庄时刻都处于一种竞赛状态下,倒逼酒庄提高葡萄和葡萄酒品质,形成自己的特点和品牌。

  银川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闫树革介绍,早在2003年,宁夏银川就成为了继河北昌黎、山东烟台之后,第三个成功申报“国家地理标志”的葡萄酒产区,这为银川带来了更多的机遇。近年来,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品牌响应凸显,已经实现了葡萄种植、酿造加工、文化旅游有机融合,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。

  利用平台模式带动产业集群发展

  今年8月17日,银川市政府、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、阿里云三方签署了投资合作和运营的框架协议,这项合作对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意义非凡。

  据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马骊介绍,对于消费者来说,在交易平台上购买红酒,通过电子价签可以查看全链条的监控视频、食品安全和品质认证,对于产区产能过剩的情况,平台还可以实现为企业去库存。

  今年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中国葡萄酒也迎来了新机遇。贺兰晴雪“加贝兰”直播首秀,全渠道销售62.5万元,直播所有推荐酒款全部售罄,观看量破合作平台行业纪录。如今,利用互联网经济思维创新营销模式,是加快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内市场推广的难得机遇和重要手段。

  闫树革告诉记者,近年来,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以全球营销的战略眼光,做足“葡萄酒+”文章,下一步将继续利用平台模式带动产业集群发展,实现从种植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面数字化,不断做大产区、做优产业、扩大影响,打破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营销困局。(记者 闫茜)

【编辑】:王雪玲
【责任编辑】:王雪玲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